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2025-07 餐桌上的臺灣史: 歷經荷蘭、明清、日治到民國,是什麼形塑了臺灣味?最熟悉的臺菜,「道地」跟你想的不一樣。(講座日期異動)

2025-07-19 (六)下午2:30 餐桌上的臺灣史: 歷經荷蘭、明清、日治到民國,是什麼形塑了臺灣味?你最熟悉的臺菜,「道地」跟你想的不一樣。(講座日期異動)


  2507-封面  


書目介紹:

最熟悉的臺灣菜,或許跟你想的不一樣。

《餐桌上的臺灣史》鞭神老師是用一個青島人加高雄人的混血、與一群阿美族舞群朋友一起長大的視角,對臺灣的飲食史從漢人尚未來臺的時代開始探索,直到現代。更著重於追尋現在唾手可得的食材與物產如何來到臺灣,以及如何被運用的歷史。

例如在三國時代沈瑩的《臨海水土志》中,出現關於臺灣最早的食品記錄——生醃肉,製作方式與東南亞通過雲貴一帶、沿著長江流域出海傳到日本的日本最古老壽司「鮒壽司」如出一轍。曾經為了保存食物而衍生出的食品,經過千年的演變,成了不同環境風土下不同國家的食物。在對現代食物的探源過程中,不時有著這樣的驚喜。

 

作者介紹:

鞭神老師

本名李廼澔。祖籍青島市,出生於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美文學博士,主要研究美國文藝復興時期文學與當代歐陸哲學,現任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通識中心及中國文化大學語文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於臉書與痞客邦上以筆名「鞭神老師」撰寫《食之兵法:鞭神老師的料理研究》,以文化研究的方式,嚴謹、不譁眾取寵的態度,探討料理如何做、如何吃,以及食材與料理背後的歷史與文化的精神。


講座介紹:

鞭神老師(李廼澔)(本書作者)


講座地點:

總館十樓會議廳(不需報名,如滿座、演講開始30分鐘後,恕不開放入場,敬請提早入座)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