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2023-06 物見:四十八位物件的閱讀者,與他們所見的世界

2023-06-17 () 下午 230 物見:四十八位物件的閱讀者,與他們所見的世界


物見:四十八位物件的閱讀者,與他們所見的世界


書目介紹:

文物承載著歷史,我們可能是走馬看花的瀏覽,也可能是深獲感動的駐足觀賞。本書希望透過48位國際知名的學者視野,帶領讀者一同閱讀文物,看見超越文字的文物歷史。

文徵明《古柏圖》上的小墨點,讓牛津大學藝術史名譽教授柯律格似乎與久遠的創作者貼近連結;藝術品在不同的場館,呈現在觀眾面前,但紐約大學美術史研究所講座教授喬迅察覺到,存放文物的展覽館建築,本身也可以當作更大的物件來觀賞;中研院史語所兼任研究員顏娟英,看見黃土水《甘露水》,在西方的石雕傳統,融入古代佛雕的手法。

總策劃賴毓芝提到,本書有兩層的預設讀者群眾,一層是對文物有興趣的觀眾,可以從中「看到」生活中流竄在各種物質形式間的訊息與對話;一層是對鑽研藝術史的學術研究者,一起交流與文物相遇的故事。這不是一本文物圖誌,而是在觀賞時,人與物件之間獨有的故事。

 

作者介紹:

總策畫/賴毓芝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美國耶魯大學藝術史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繪畫史,尤其聚焦18世紀清宮與歐洲宮廷的視覺文化交流與19世紀下半上海畫壇與日本的往來。曾經擔任荷蘭萊頓大學 Hulsewé-Wazniewski Stichting 訪問教授、德國海德堡大學 Heinz Götze 訪問教授、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訪問學人等,除了各種期刊與專書論文外,出版專書與合著包括《看見與觸碰性別:近現代中國藝術史新視野》(2020)、《跨界的中國美術史》(2022),與合編特展圖錄《追索浙派》(2008)、《偽好物:16至18世紀「蘇州片」及其影響》(2018)等。


講座介紹:

賴毓芝女士(本書作者)


講座地點:

總館十樓會議廳

(不需報名,如滿座、演講開始30分鐘後,恕不開放入場,敬請提早入座)


延伸閱讀